# 一、webpack的dll功能
基于
webpack3构建
# 1.1 dll介绍
我们构建前端项目的时候,往往希望第三方库(
vendors)和自己写的代码可以分开打包,因为第三方库往往不需要经常打包更新。对此Webpack的文档建议用CommonsChunkPlugin来单独打包第三方库
- 我们这里的
dll.js是提前打包好了的,而不是在每次build的时候去打包输出的;这样才能做到依赖包一次构建,无限次使用 webpack输出的文件名都带有hash值; 而用dll构建后输出的文件名是固定的
entry: {
vendor: ["jquery", "other-lib"],
app: "./entry"
}
new CommonsChunkPlugin({
name: "vendor",
// filename: "vendor.js"
// (Give the chunk a different name)
minChunks: Infinity,
// (with more entries, this ensures that no other module
// goes into the vendor chunk)
})
@前端进阶之旅: 代码已经复制到剪贴板
通常为了对抗缓存,我们会给售出文件的文件名中加入
hash的后缀——但是——我们编辑了app部分的代码后,重新打包,发现vendor的hash也变化了

这么一来,意味着每次发布版本的时候,vendor代码都要刷新,即使我并没有修改其中的代码。这样并不符合我们分开打包的初衷
Dll是Webpack最近新加的功能Dll这个概念应该是借鉴了Windows系统的dll。一个dll包,就是一个纯纯的依赖库,它本身不能运行,是用来给你的app引用的- 打包
dll的时候,Webpack会将所有包含的库做一个索引,写在一个manifest文件中,而引用dll的代码(dll user)在打包的时候,只需要读取这个manifest文件,就可以了。
优势
Dll打包以后是独立存在的,只要其包含的库没有增减、升级,hash也不会变化,因此线上的dll代码不需要随着版本发布频繁更新App部分代码修改后,只需要编译app部分的代码,dll部分,只要包含的库没有增减、升级,就不需要重新打包。这样也大大提高了每次编译的速度- 假设你有多个项目,使用了相同的一些依赖库,它们就可以共用一个
dll
# 1.2 dll使用
首先要先建立一个
dll的配置文件,entry只包含第三方库
第一步:新建webpack.dll.conf.js
webpack.DllPlugin的选项中,path是manifest文件的输出路径;name是dll暴露的对象名,要跟output.library保持一致
// build/webpack.dll.conf.js
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
const webpack = require('webpack')
module.exports = {
entry: {
// 把这些资源打包成dll,提高编译速度
react: ['react'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