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什么是内存泄漏?
- 程序的运行需要内存,只要程序提出要求,操作系统或者运行是就必须供给内存
- 对于持续运行的服务进程,必须及时释放内存,否则,内存占用越来越高,轻则影响系统性能,重则导致进程崩溃
- 不再用到的内存,没有及时释放,就叫做内存泄漏。
- 有些语言(比如c语言)必须手动释放内存,程序员负责内存管理
- 这很麻烦,所以大多数语言提供自动内存管理,减轻程序员的负担,这被称为"垃圾回收机制"。
javascript垃圾回收机制原理:解决内存的泄露,垃圾回收机制会定期(周期性)找出那些不再用到的内存(变量),然后释放其内存。
# 垃圾回收的必要性
由于字符串、对象和数组没有固定大小,所有当他们的大小已知时,才能对他们进行动态的存储分配。JavaScript程序每次创建字符串、数组或对象时,解释器都必须分配内存来存储那个实体。只要像这样动态地分配了内存,最终都要释放这些内存以便他们能够被再用,否则,JavaScript的解释器将会消耗完系统中所有可用的内存,造成系统崩溃
这段话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系统需要垃圾回收,JS不像C/C++,他有自己的一套垃圾回收机制(Garbage Collection)。JavaScript的解释器可以检测到何时程序不再使用一个对象了,当他确定了一个对象是无用的时候,他就知道不再需要这个对象,可以把它所占用的内存释放掉了。例如:
var a = "before";
var b = "override a";
var a = b; //重写a
这段代码运行之后,“before”这个字符串失去了引用(之前是被a引用),系统检测到这个事实之后,就会释放该字符串的存储空间以便这些空间可以被再利用。
# 垃圾回收原理
现在各大浏览器通常用采用的垃圾回收有两种方法:标记清除、引用计数
# 策略1:标记清除
这是javascript中最常用的垃圾回收方式。当变量进入执行环境是,就标记这个变量为“进入环境”。从逻辑上讲,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,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,就可能会用到他们。当变量离开环境时,则将其标记为“离开环境”。
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。然后,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标记。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,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。最后。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,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,并回收他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
-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
- 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
- 此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,因为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
# 策略2:引用计数
语言引擎有一张"引用表",保存了内存里面所有资源(通常是各种值)的引用次数。如果一个值的引用次数是0,就表示这个值不再用到了,因此可以将这块内存释放。

上图中,左下角的两个值,没有任何引用,所以可以释放
const arr = [1,2,3,4];
console.log("hello world");
上面的代码中,数组
[1,2,3,4]是一个值,会占用内存。变量arr是仅有的对这个值的引用,因此引用次数为1。尽管后面的代码没有用到arr,它是会持续占用内存
如果增加一行代码,解除arr对[1,2,3,4]引用,这块内存就可以被垃圾回收机制释放了。